物流服務 | 運輸路線 | 車輛展示 | 快遞疑難 | 寄件須知 | 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銀行信息 |
![]() |
![]() |
首 頁 | 合乐官网唯一指定 | 業務範圍 | 相關報價 | 快遞知識 | 新聞中心 | 快件查詢 | 合乐hl888手机网页版 | 快運物流 | 聯係我們 |
物流業(ye) 在中國逐漸升溫,這對物流業(ye) 的發展,從(cong) 而對生產(chan) 及流通乃至整個(ge) 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大有好處,但是物流升溫過程也是風險積聚的過程。為(wei) 了避免物流業(ye) 升溫過程中的盲從(cong) 和泡沫,必須正確認識中國物流業(ye) 麵臨(lin) 的機遇與(yu) 挑戰。
一、顧客需求不斷升級
需求不斷升級是社會(hui) 進步的標誌,體(ti) 現在物流上就是需求方對門到門的配送(即B—C配送)需求會(hui) 大量增加。隨著城市社區服務體(ti) 係的完善,城市內(nei) 的商品配送需求隨之增大,物流企業(ye) 將服務網點延伸到城市社區是一個(ge) 必然的趨勢。中國有些物流企業(ye) 已經形成全國或區域性的網絡,已具備開展城市配送的初步條件。但畢竟在21世紀的頭幾年,適合進行城市配送的商品品種還很少,並且不同的公司配送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公司都獨立建立自己的配送網絡,這在規模和範圍上都是不經濟的。這就需要由一個(ge) 公司去做集成,比如把原來由不同公司經營的送牛奶、報紙、純淨水、柴米油鹽等商品配送業(ye) 務,與(yu) 照相、洗染、修理等服務結合起來,實行統一配送和服務,對經營者來講,就會(hui) 節省很多成本,避免配送網絡建設的重複投資,對消費者來講,可以得到更加便捷、完善的服務。
顧客需求升級後,第三方物流企業(ye) 必需在服務方式上不斷創新。因為(wei) 物流服務方式是可以被“複製”的,依靠服務方式領先隻能有2—3年的時間,以後就會(hui) 有競爭(zheng) 者進入,使公司逐漸喪(sang) 失競爭(zheng) 優(you) 勢,所以第三方物流企業(ye) 要不斷想辦法了解顧客要求,及時調整經營模式和服務內(nei) 容,傳(chuan) 統上靠簡單的運輸和倉(cang) 儲(chu) 服務作為(wei) 主要業(ye) 務的流物服務模式不會(hui) 維持很長時間,第三方物流企業(ye) 必須根據客戶需求(比如按單生產(chan) 方式對物流快速反應的需求)重新設計物流與(yu) 配送係統,隻有最大限度地縮短訂貨處理周期、提高整個(ge) 物流與(yu) 配送係統的反應速度,才能滿足客戶的物流與(yu) 配送需要。戴爾公司(WWW.dell.com)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搞直銷,使其成為(wei) 全球計算機銷售增長最快的公司,它所倡導和實踐的模式是先拿到訂單,根據訂單定製,然後通過快遞公司送到客戶處。它通過800免費谘詢服務電話拿到訂單並收到貨款之後2日內(nei) 生產(chan) 出產(chan) 品並完成產(chan) 品測試和檢驗,然後委托快遞公司送貨,它的承諾是款到後2—5日內(nei) 把貨送到需求者家中。如果戴爾把周期縮至l一2天,它的市場會(hui) 更大。但製約戴爾作出這種承諾的不是生產(chan) 和銷售,恰恰是物流,如果物流係統能快速反應,縮短處理周期,就會(hui) 創造出巨大的機會(hui) 和市場,當然這是一種挑戰。
二、經營風險不斷增加
在買(mai) 方市場環境下,需求升級後,用戶會(hui) 在最終需要時才做出購買(mai) 決(jue) 策,沒有人會(hui) 去囤積庫存,但流通企業(ye) 經營又不能沒有庫存,同時,廠商不敢多有庫存,因為(wei) 庫存意味著風險,企業(ye) 對庫存的態度很複雜。
1999年9月台灣發生大地震,使全球的芯片供應出現短缺,一星期內(nei) 北京中關(guan) 村電腦配套市場PIIICPU處理器價(jia) 格從(cong) 每片1200元漲到近2400元,但中關(guan) 村的電腦商們(men) 說他們(men) 沒有發大財,因為(wei) 他們(men) 庫存很少。他們(men) 的經營模式往往是在店鋪陳列各種樣品,接受用戶的訂貨,如果一個(ge) 用戶要少量的貨,他們(men) 會(hui) 馬上賣給用戶,如果更多用戶來買(mai) ,或者一個(ge) 用戶需要很多,他會(hui) 讓用戶等一等,並告訴用戶說到倉(cang) 庫去取貨。其實,他未必有倉(cang) 庫,隻是許多經營者共用同一個(ge) 倉(cang) 庫和物流係統,或者一個(ge) 經營者可以到另一個(ge) 經營者那裏去取貨,他們(men) 共同向經銷商訂貨,如果商品銷售緊俏訂貨就多,否則要貨就少,他們(men) 的大宗商品的庫存量隻夠銷售1—2天,經銷商依靠空運來組織物流,交貨期也隻有1—2天。這種“訂貨協同”政策,大大地降低了每個(ge) 店主的庫存水平,也就大大降低了由於(yu) 銷售預測不準確帶來的庫存積壓、斷檔風險。
該模式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快速運轉的物流係統,但這種運作模式對物流的壓力就大了。所以物流企業(ye) 必需做到快速,以小時或分鍾來計算整個(ge) 物流作業(ye) 過程,這樣就要求減少物流環節,健全物流網絡,增加物流係統的透明度,這樣才能把經營風險降低。物流企業(ye) 這樣做,不是為(wei) 物流企業(ye) 自身降低經營風險,而是為(wei) 貨主考慮,這樣才能增加競爭(zheng) 力。
三、市場競爭(zheng) 日趨加劇
在市場競爭(zheng) 非常激烈的情況下,企業(ye) 開始重視物流,結果將導致社會(hui) 增加對物流的投資,引導更多企業(ye) 來從(cong) 事物流工作,從(cong) 而又會(hui) 促進物流領域的競爭(zheng) 。
2000年前,中國的物流產(chan) 業(ye) 並沒有完全對外開放,因為(wei) 物流行業(ye) 曾被視為(wei) 關(guan) 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行業(ye) ,國家一定要牢牢控製。另外,我們(men) 總是認為(wei) 物流問題就是渠道問題,渠道問題就是市場問題,而市場一定要由我們(men) 自己控製,否則,外國商品就可以肆意在中國銷售,勢必對國內(nei) 品牌造成災難性的打擊,基於(yu) 這些原因,物流沒有對外開放。其實,這種做法保護了國內(nei) 落後的物流,喪(sang) 失了使物流與(yu) 國際接軌的時機。加入WTO後,這個(ge) 問題就不會(hui) 再成為(wei) 問題了。許多在中國進行了5年、10年等待和市場調查的國外物流公司將會(hui) 進入中國,他們(men) 的到來會(hui) 使國內(nei) 物流市場競爭(zheng) 變得激烈起來,但對中國物流的發展是有極大好處的。
除外資之外,國內(nei) 其他行業(ye) 也開始注意到物流已是中國的“第三利潤源泉”。中國的物流市場很大,而且是一個(ge) 能夠提供20%左右穩定毛利率的行業(ye) ,如果按照現代物流的模式來經營物流,是能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的。
關(guan) 於(yu) 中國物流市場到底有多大的問題,目前有很多說法,為(wei) 了分析這一問題,不妨看看美國的情況。根據《美國年度物流狀況報告》,①美國1999年的物流成本(包括庫存成本、運輸成本和管理費用)第一次降低到GDP的10%以下,而1998年以前均超過10%。根據中國物流的現狀,我們(men) 認為(wei) ,要趕上美國1980年的水平我們(men) 還需要至少20年時間,即使按照美國1980年的水平,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比例在15%以上,則2000年中國物流成本應在13350億(yi) 元人民幣以上。由於(yu) 中國沒有進行關(guan) 於(yu) 物流成本的統計和研究,無法得到準確的數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GDP的總額在增加,物流成本總額也會(hui) 增加,這就是令所有物流企業(ye) 都垂涎三尺的巨大蛋糕。另一方麵,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應該下降,生產(chan) 和流通企業(ye) 的物流成本在其產(chan) 值和銷售額中占的比重也應該下降,這又是生產(chan) 和流通企業(ye) 夢寐以求的利潤源泉。
提醒物流經營者一句話,不要誤解“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泉”的說法,它不能說明投資經營物流就能得到這些“源泉”。因為(wei) 這裏的“源泉”是對物流的用戶——工商企業(ye) 而言的。
四、營銷方式不斷更新
物流是為(wei) 營銷服務的,物流首先要滿足營銷的目標。營銷方式不斷更新後,對物流提出的挑戰就更大了。1990年以來,新的營銷方式在全球出現,中國是新的營銷方式的積極實踐者和最大的市場,有的營銷方式不符合國情被禁止,比如傳(chuan) 銷,但更多的新營銷方式得到了普遍推廣和應用,最突出的例子是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和直銷。
1993年以來,中國開始試行連鎖經營,到2000年初,中國連鎖經營已經在許多行業(ye) 全麵開花,在商品零售業(ye) ,連鎖經營的年增長率連續多年達到30%以上,2000年國內(nei) 最大的零售企業(ye) 不再是傳(chuan) 統百貨商店(上海一百),而是新型的連鎖企業(ye) (上海聯華)。連鎖經營通過“統一采購、統一核算、統一配送”的經營方式獲取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極大地降低了整個(ge) 經營體(ti) 係的交易成本,增加了消費者剩餘(yu) ,為(wei) 廠商提供了一條直接進入最終市場的最短通道。無數中國的連鎖經營者現在已經認識到,連鎖經營成功的關(guan) 鍵之一是要有高效的配送體(ti) 係。
中國的電子商務經過三年的造勢和發展,不去說有多少公司在電子商務業(ye) 務中“燒了”或“掙了”多少錢,至少“電子郵件”、“網站”等等與(yu) “新經濟”聯係在一起的名詞已經從(cong) IT界傳(chuan) 播到了傳(chuan) 統行業(ye) ,與(yu) 此一同傳(chuan) 播的還有一個(ge) 詞,就是配送,隻不過配送是處於(yu) “挨罵”的地位,配送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之一,其他的瓶頸包括支付、安全、法律和信用等。這一次,配送又受到了人們(men) 的關(guan) 注,IT界天天都在尋找配送,每天都在埋怨配送,有的幹脆自己幹起了配送!
為(wei) 什麽(me) 電子商務提出的配送需求,配送公司不去滿足呢?除了電子商務規模太小以外,配送公司本身的規模小、網絡不完善,運營成本高、管理手段落後等也是主要的原因,配送公司有很多辦法可以解決(jue) 電子商務公司提出的小批量、短周期、遠距離等分散、零星的配送需求,比如,將電子商務配送與(yu) 傳(chuan) 統業(ye) 務配送結合起來,同時為(wei) 更多的電子商務公司進行共同配送、利用區域性的連鎖配送網絡組織配送等等。電子商務有巨大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它不僅(jin) 僅(jin) 是一種新型的獨立於(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之外的產(chan) 業(ye)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傳(chuan) 統營銷方式和流通渠道必須走電子商務的道路,即必須用電子商務來改造傳(chuan) 統商務,這樣對配送的需求就會(hui) 更多,配送服務更需完善。因此我認為(wei) ,發展適合電子商務需要的配送應該是物流行業(ye) 的一個(ge) 利潤增長點。
此外,像直銷、郵購等新的營銷方式也需要高效的物流、配送係統支持。
五、企業(ye) 自身資源不足
21世紀的企業(ye) 競爭(zheng) 會(hui) 比20世紀激烈,因為(wei) 市場環境更加完善,新企業(ye) 進入一個(ge) 領域比以往更加自由。在不存在大量投機機會(hui) 的情況下,企業(ye) 為(wei) 了生存和發展,必須具備經濟規模,以減少交易成本,提高技術效率和代理效率。但傳(chuan) 統上我們(men) 理解的或看到的公司就是在一個(ge) 城市開的一家商店!中國很多百年老店隻有一座百貨大樓,該公司的絕大部分家當就是這個(ge) 大樓,它的資源太有限!並且這個(ge) 公司實際上什麽(me) 都有,它有大量的倉(cang) 庫、車隊,倉(cang) 庫和車隊每年消耗很多資源,但倉(cang) 庫和車隊卻構不成它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它有限的資源分布在各種業(ye) 務上,它要發展,必然力不從(cong) 心。我認為(wei) ,這樣一個(ge) 獨立的公司在21世紀是無法生存的,它首先必需確定自己的核心業(ye) 務,然後將非核心業(ye) 務所占用的資產(chan) 釋放出來,將公司業(ye) 務所需的非核心業(ye) 務外包出去,向社會(hui) 或合作夥(huo) 伴尋求第三方服務,然後必須和它所在的商業(ye) 街的其他商家、和它所在的城市的其他商家、同其他城市的商家有資產(chan) 紐帶關(guan) 係,通過連鎖經營形式、以“總一分”(總公司一分公司)結構或“母一子”(母公司一子公司)形式成立集團或聯盟,擴大規模,健全網絡,占領市場。
在大量的資產(chan) 重組的案例中,那些並非以物流作為(wei) 核心業(ye) 務的公司,一般都會(hui) 將物流業(ye) 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ye) 去經營,因此第三方物流在全球都具有巨大的市場,但中國的情況卻截然相反。中國家電行業(ye) 就有這樣的典型案例,大部分著名上市公司都有大量資產(chan) 沉澱在物流上麵,有的上市公司自己投資建有一支擁有1300多輛送貨車的車隊,在全國許多城市買(mai) 地建有倉(cang) 庫,花了這樣大的投資,庫存積壓一年比一年多,物流成本的增加比銷售收入的增加速度還快,而物流並不是這些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點,也不是它們(men) 的主營業(ye) 務,如果把相同的投資放在核心業(ye) 務上,肯定會(hui) 比放在物流上獲得更大的效益。因此,如果這些公司要長期發展的話,必須考慮將物流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ye) ,或者將這部分資產(chan) 分立出去而收回投資,後者實際上相當於(yu) 將物流外包給第三方。世界領先企業(ye) 一般都依靠第三方提供非核心業(ye) 務服務。
六、全球經濟不斷融合
跨國公司看好中國市場已是不爭(zheng) 的事實。中國加入WTO後,將會(hui) 為(wei) 國外公司提供更加寬鬆和自由的市場機會(hui) ,更多的外國公司將會(hui) 來中國開展業(ye) 務。同時,中國的大企業(ye) 和強企業(ye) 也會(hui) 到國外去開拓市場,在國內(nei) ,不同地區的企業(ye) 也會(hui) 通過聯合、重組、兼並等形式互相滲透。好比在一盆清水中點一滴墨,互相滲透是一種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最後要達到一種平衡。
經濟的融合一定帶來物流係統的調整和優(you) 化。市場邊界擴大後,要重新設計覆蓋市場範圍的物流係統。顯然,工廠設在什麽(me) 地方、產(chan) 品銷往什麽(me) 市場、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設在什麽(me) 地方等問題是要統一考慮的。因此,產(chan) 業(ye) 資本大流動的時候,往往伴隨著物流配送網絡的大調整。中國作為(wei) 一個(ge) 國外產(chan) 業(ye) 資本淨流入的國家,流入的產(chan) 業(ye) 資本會(hui) 帶來大量的物流和配送需求,同時國內(nei) 資本在地區之間和產(chan) 業(ye) 之間的流動也會(hui) 帶來物流和配送係統的新需求。但從(cong) 物流和配送供給來講,如果國內(nei) 的物流和配送係統具有足夠的競爭(zheng) 力,會(hui) 阻止國外物流和配送資本的進入。但在目前這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對於(yu) 一些新型的中國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來說,他們(men) 比國外的競爭(zheng) 者具有更多的優(you) 勢,比如,他們(men) 是本地公司,熟悉中國的物流和配送政策及人文、法律環境等等,他們(men) 具有覆蓋全中國的物流配送網絡和資源,他們(men) 有本地化的傑出物流管理團隊,他們(men) 有令上遊客戶折服的物流網絡調度、控製與(yu) 運作能力,他們(men) 的運作成本不到國外競爭(zheng) 者的二分之一,他們(men) 一直為(wei) 先期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提供物流服務,並結成了夥(huo) 伴關(guan) 係等等。盡管這類本地企業(ye) 隻占少數,但畢竟經濟全球化擴大了市場覆蓋半徑,物流總需求增加了,因而增加了可能獲得的物流機會(hui) 。不過,傳(chuan) 統儲(chu) 運企業(ye) ,或者是沿用舊的經營機製的物流企業(ye) 是不可能輕易得到這些市場的。
七、信息技術不斷進步
由於(yu) 信息技術在物流方麵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將信息流和物流進行集成已成為(wei) 一種趨勢,物流經營者必需具備處理信息流的優(you) 勢。物流和信息流本是不同的“流”,但在物流定義(yi) 包含的6個(ge) 環節中有一個(ge) 環節就是信息處理,現代生產(chan) 和流通技術中普遍應用的虛擬庫存(Virtual Inventory)技術就是一種信息技術,它說明的是信息能夠代替實物庫存。
自從(cong) 信息技術與(yu) 英特網結合後,信息技術的效用被放大了,生產(chan) 和銷售模式也可以進行重大變革。按照虛擬庫存的理論,製造商可以變“先生產(chan) 產(chan) 品”為(wei) “先收集信息”,然後根據這些信息進行有的放矢的生產(chan) ,這樣可以實現“零庫存”,大大提高生產(chan) 資本的效率。戴爾電腦公司成功所憑借的“按單生產(chan) ”模式,實際上就是一個(ge) 最好例子:分銷商也可變“儲(chu) 存商品”為(wei) “儲(chu) 存信息”,即商家現在不一定先要將商品采購進來放在倉(cang) 庫中儲(chu) 存,而是先搞清楚顧客的需求到底是什麽(me) ,並知道哪些供應商能夠提供哪些商品、價(jia) 格及供貨條件是什麽(me) 等等信息,同時與(yu) 供應商建立廣泛的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當客戶提出購買(mai) 需求時,馬上就可從(cong) 大量的供應商中找出最合適的供應商,向供應商采購並組織配送,如果信息掌握得比較完善,經營者又具有廣泛、良好的供應商關(guan) 係,同時具有快速反應的物流和配送係統,這種模式可以發展成“按單采購”模式,電子商務實際上屬於(yu) 這種銷售模式。這種模式成功的關(guan) 鍵是,電子商務的經營者必需掌握足夠的供應商信息,配送係統必需完備。在該模式中,儲(chu) 存信息的“數據倉(cang) 庫”比儲(chu) 存實物的“商品倉(cang) 庫”更重要。
製造商很重視第三方物流企業(ye) 的信息處理能力,如果物流網絡和信息網絡都很健全,並且兩(liang) 種網絡能夠互相匹配的話,其競爭(zheng) 優(you) 勢就很明顯。另外,在很多情況下,信息流與(yu) 物流是合一的,如音樂(le) 、圖片等可以高度數字化的商品,在流通過程中,它的信息流就是物流,因為(wei) 它的“物”就是信息。中國郵政作為(wei) 我們(men) 國家的一個(ge) 公共部門,它提供的服務是一種公共產(chan) 品——郵件投遞,郵件(信函、包裹、報刊、票據)本身是信息的載體(ti) ,中國郵政強調,他們(men) 提供的是商流、物流和信息流於(yu) 一體(ti) 的服務,他們(men) 有全世界最大的物流網絡和用戶群,中國郵政具有非常完善的從(cong) 事現代物流的網絡資源,這是我們(men) 國家寶貴的物流資源。中國郵政的實物投遞網點目前已經十分健全,如果中國郵政能夠建立一個(ge) 基於(yu) Internet、連接全國所有的郵政網點,能在所有網點為(wei) 用戶提供實時查詢、跟蹤、統計、結算服務的超級信息網絡,如果任何中國郵政的用戶都能通過英特網在線跟蹤和查詢郵包信息,中國郵政就真的將物流與(yu) 信息流集成於(yu) 一體(ti) 了,中國郵政的網絡價(jia) 值就不可估量,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大的物流係統。